久居都会的人,都有一个田园梦。想要挣脱都会的喧嚣,回归到山村的平静,听鸟语,闻花香,看恬淡的山村风物。也许,我们无法真正回到乡村,还好,我们有诗词。
我国是农耕文明,许多诗人都有过田园乡村生活的履历,让我们追随诗人的脚步来看看乡村的最美生活吧!《溪居即事》唐代: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,东风吹入钓鱼湾。小童疑是有村客,急向柴门去却关。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,东风吹着小船儿飘进了钓鱼的河湾。
小孩子望到了,喜出望外,以为是邻村的客人突然到来。他快快当当奔向柴门,赶快把闭着的柴门打开。
一个普通的乡村图景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情、淳朴、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,真可爱!《乡村四月》宋代: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,子规声里雨如烟。乡村四月闲人少,才了蚕桑又插田。
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,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。天空中烟雨蒙蒙,杜鹃声声啼叫,大地一片欣欣向荣。乡村是漂亮而忙碌的。
乡民们才收完蚕茧便要插身,在农村,因循自然时序,是一刻也闲不得的,否则,秋天怕就要饿肚子了。《村晚》宋代: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,山衔夕阳浸寒漪。
牧童回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。绿草长满了池塘,水险些溢出了塘岸。远远的青山,衔着彤红的夕阳,一起把影子反照在水中,闪动着粼粼波光。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,信口吹着短笛。
牧童骑着牛,不是规行矩步地骑,而是横坐着;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,而是“无腔信口吹”,牧童淘气天真的神态,跃然纸上。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宋代:苏轼徐门石潭谢雨,道上作五首。
潭在城东二十里,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。簌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缲车,牛衣古柳卖黄瓜。
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。敲门试问野人家。轧轧的缫车声响彻村南村北,这是蚕乡丰收的声音,身穿粗布衣的老汉在古柳下叫卖黄瓜。路远人困,太阳正高,随意敲开一家农家讨茶喝。
在乡村,讨水喝是那么自然,淳朴的乡民本就是乡村最暖心的风物。《村夜》唐代: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,村南村北行人绝。独出前门望野田,月明荞麦花如雪。
秋夜,小虫在草丛中窃窃私语着,山村周围行人绝迹。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,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,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。乡村的夜晚,不闻杂声,只有虫鸣月色,如果你很烦恼,看一看村夜,心情也会被自然治愈吧!《江村即事》唐代: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。
纵然一夜风吹去,只在芦花浅水边。垂钓归来,却懒得把缆绳系上,任渔船随风飘荡;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,正好安稳入睡。纵然夜里起风,小船被风吹走,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,浅水岸边而已。一个“不系船”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平静优美的景致跃然纸上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。
《社日》唐代: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,豚栅鸡栖半掩扉。桑柘影斜春社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
鹅湖山下稻梁肥硕,丰收在望。牲畜圈里猪肥鸡壮,门扇半开。
夕阳西沉,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。春社竣事,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。社日,是古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,畅怀大饮,才气“家家扶得醉人归”。
《村居》宋代: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,榆钱落尽槿花稀。夕阳牛背无人卧,带得寒鸦两两归。流水围绕着水田,篱笆外种满了绿竹;榆钱已经落尽,槿花也变得稀疏。夕阳西下,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,只带着成对的乌鸦,闲步在回村的小路。
早晨,伴着向阳出门,夜晚,带着夕阳回家,乌鸦伫立,乡村平静宁静的气氛,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。《秋日行村路》宋代: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,豆荚姜芽社肉香。
一路稻花谁是主,红蜻蛉伴绿螳螂。一道斜阳西照,篱笆边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;农家正烹煮着豆荚姜芽社肉,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浓香。这一路盛开的稻花静悄悄的,谁来作主?只有红的蜻蜓陪同着绿的螳螂。
淳朴、自由、优美的农村田园风景,清新可爱,蕴藉隽永。这样的乡村谁不爱呢?《农家》明代:钟芳牛放平芜绿满郊,小池储水灌新苗。
夜归醉共妻孥乐,不与陶朱斗富裕。年在各处青绿的原野上吃草,小池的储存的水,正好用来浇灌新苗。夜里回来,喝点酒与妻子后代共享欢喜,这样的生活多好,我才不去了陶朱公比谁钱多呢?农家人总是很是容易满足的,农事顺利,家庭和美,就是最大的幸福了。
乡村的生活中,总是充满了漂亮的风物、淳朴的乡民、温馨的情感,读这些诗,更憧憬乡村了!。
本文来源:PG电子,官网,入口,平台,下载-www.katlanircamizmir.com